不是吗?大炼钢铁的人力动员,规模比解放战争四大野战军还大了多少倍。
日本经济疲软不堪,经济发展从巅峰跌至谷底,并陷入长期萧条或不景气状态,延宕至今。2.循序渐进地推进金融自由化、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
惟有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监管,才能建立一个成熟的、有开放信心的金融市场,才能形成以稳健的银行体系为基础的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令日本政府始料未及的是,日本国内长期保持的低通胀并未吸收超缓和的利率和猛增的货币供应量,导致大量过剩资金游离在商品市场之外而纷纷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为泡沫经济的生成准备了资金条件。面对持续火爆的股市和房地产行业,日本银行于1989年5月突然扭转货币政策方向,一再提高中央银行贴现率,结束了维持两年多的超低利率时代。土地财政不仅促使中国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而且使得房地产存在价格刚性。这成为泡沫经济生成的根本原因。
一旦民众预期形成并不断强化,将导致大量的产业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而涌向具有高额收益的投机市场,致使土地等房地产资产需求急剧攀升,价格大幅上涨。据经济企划厅调查显示,高达84.7%的股票投资企业以密切子公司、关联公司为目的,仅15.3%是为了短期的资金运用。那么我们怎么看未来投资趋势呢?市场上有人试图找一个领先指标,但在中国很难找到这样的指标。
国家高层领导多处调研、开座谈会,电视新闻里企业破产、公司裁员的新闻又接连不断,就连人们抬头看到少有的蓝天白云时,也会联想到:是不是工业企业开工率下跌了?中国经济到底怎样了?是好是坏,总要先有个相对准确的判断,然后才可能有相对好的政策。我在中国已经有10年时间,知道在中国应该怎么去处理产能过剩的问题,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破产,第二种是把自己卖给一个央企,第三种则是改变自己的行业。通过对中国过去十几年历史同比和环比的GDP趋势的观察,尤其是环比趋势,你会感到困惑:中国经济真的存在经济周期吗?整条走势非常的平稳,包括1998年到2008年的危机,这是我们质疑的一个方面。但是其他的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的消费要比官方数据公布的要差一些。
我等一下会介绍我们认为比较准确的指标,但不是说一个指标就能够完全代表中国经济,而是要观察各方面的指标和各方面的数据,同时要非常清楚了解每一个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偏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相对比较完整、准确的结论。但是考虑到实际的零售额增长率在2008年出现了明显下降,反映了外需的负向冲击也影响到了国内的消费。
2008年的时候,它比较好地反映了就业情况,当时两三千万农民工下岗,但由于农民工失业不在城镇居民失业的统计口径内,官方公布的数据低估了实际失业率,但这个比例可以反映出农民工失业的问题。此外,肯德基工资上涨幅度也从过去18%下降到了目前15%的水平。他主要利用PPI与CPI这两个数据的历史以及当前走势来分析中国经济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消费等情况。目前为止,制造业就业指数有些月份有收缩,有些月份有增长,至少可以说非制造业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一直处于扩张期,但扩张速度慢了下来,看未来能否保持稳定。
7月21日,"CCER/CMRC中国经济观察(CEO)"第30次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经由100个城市调查得到一个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比例的趋势。但中央项目工程数量的增长率数据可能会给我们一些信心,从过去半年来看,地方项目工程数量的增长率并没有出现反弹,但中央的项目工程数量却出现了明显反弹,大家看到稳增长的政策出来之后,3月、4月份发改委已经加快了批项目的速度。还有2006年、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那么快,GDP的数据可能是低估的。
但是这个数据本身也有问题,因为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每年每单位GDP使用的发电量会慢慢下降。还有两个指标--制造业PMI(编注:指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一个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包括5个扩散指数:产品订货、生产量、生产经营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主要原材料库存。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比如1997年、1998年,GDP数据可能高估一些,而到了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却倾向于低报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我们可以看一下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产量和水泥产量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2009年"经济复苏"的搜索频率远远高于"经济减速",但2011年后两者的关系发生过逆转,这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减速的担心。【编者按】天气预报的可信度似乎在降低,但人们对"经济晴雨表"--股市的信任度却在增强,越来越多人相信,屡创新低的股市预示着中国经济还将走低。有人认为挖掘机销售的增长率可能可以代表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但我们发现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挖掘机销售的增长率是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的。GDP:可能高估一个比较粗略的结论是:中国目前消费状况好于工业状况。从在建项目工程数增长率来看,2009年4万亿元刺激政策出来之后,出现了明显上涨,然后到了2010年、2011年,发改委批项目的速度就放慢了,去年基本上是零增长,最近几个月反弹一些,但是反弹得不多,由此可见,下半年投资情况可能不好。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过去几年政府推出了一些类似家电下乡的补贴,使得消费提前,因而造成了现在销售的疲软。
尤其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这么严重,但从中国的GDP数据上并没有非常明显地反映出来。香港和澳门的数据也有助于分析中国大陆的消费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在会上以小见大的发言更令人拍案叫绝。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自然少不了数据的搜集与分析。
我想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中国官方数据有问题的话,作为经济学家应该如何去监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当然我们也不是说所有的官方数据都是没有用的,但是我们外国人有一个共识,中国有一些统计数据存有一些水分。我们再看汽油和柴油消费量的数据。
而且我们认为,实际信贷增长率可能是最可靠的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领先指标。香港零售额和澳门赌场收入同比增长率自2011年以来开始下降,且最近几个月下降的幅度更加明显,这表明中国大陆高端消费已经明显放缓。从目前来看,去库存周期还没有结束,这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还没开始反弹,在库存周期反弹一两个月之后,就业增长率也会开始反弹。还有一种说法是地方政府为执行国家降低GDP能耗的政策,人为低报了发电量。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在会上的演讲展示了他以及他所领导的团队在挖掘中国经济数据上的努力与成果。消费:明显放缓其他的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的消费要比官方数据公布的要差一些。
目前还没有很多人在搜索"中国经济危机"这样的词,而在2008年和2009年时,很多人在搜索"美国经济危机"的同时也在搜索"中国经济危机",2011年后被"欧债危机"取代。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占10%~15%,但百度提供的数据不是很好,所以用谷歌的数据。
谷歌把一定时期内热门搜索词的流行度做了0-100的区间标准化处理,该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心理预期。2010年至今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比例指标一直在100以上的区间(意味着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呼应了学界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
不过货运量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GDP增长率应该不为零。有些学者就认为,应该用发电量来判断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此处提到的就业指数即为生产经营人员指数。对于地方政府的项目工程来说,融资问题还是很严重,银行不是特别乐意给高速公路等项目提供贷款,因此目前稳增长主要是靠中央的项目。
我们也可以看肯德基销售额的增长率,肯德基每个季度会公布其在中国市场的一些数据,第二季度同家店面销售额增长率在10%左右,明显放缓,这与洗衣机销售数据的走势是一致的。2012年至今,发电量的增长率为0,但工业增加值仍还有9%左右的增长率。
汽油在金融危机之前的消费量增加得很快,而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下降得很快,这与我们的经验是相符的。最后我想讲一些比较好玩的事情。
那么我们若真想了解中国经济的情况,我们要看什么样的数据?很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公布发电量。衡量消费状况的指标基本上是最难找的,特别是中国服务业的数据又非常缺。
本文由冷暖自知网发布,不代表冷暖自知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e4vq1.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1d12l/2768.html